无暇书屋www.wxshuwu.com

推辞不掉,就得有所准备。毕竟是皇上嫁女,迎娶就得照顾皇家颜面。回去后,和大总管李二说了,叫他即日全面筹备。又进了内院,和大夫人溶月谈了,也叫她安排内院一应事宜。也叫她提醒几位夫人,九公主赵圆珠可不是个好鸟,叫她们几个心理上有个准备,不使她们受到欺负。

我再叫家里教书先生收集整理民间婚礼仪式,并叫手下官吏去礼部查阅公主下嫁之礼。通过整理查阅,我对大宋婚礼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民间和皇家的婚礼仪式各有其严格和独特的规定。《宋刑统·户婚律》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但大宋也有人不倾向于早婚,司马光和朱熹就认为早婚有弊端,提议男子适婚年龄可以在十六至三十岁,女子的适婚年龄则是在十四至二十岁。司马光和朱熹的这个晚婚观点在当时的确不同凡响,但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早婚还是主流,晚婚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先说大宋的民间婚礼流程:以我李家族人李妞妞为例,李家父母开始着手给她准备婚事,妞妞的婚姻闯关之路也就从此开始。所谓“一家女百家求”,来妞妞家提亲的有两位男嘉宾。一号男嘉宾是城东王家二子,今年16岁,孝顺有礼,也有些才名在外。王家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也算家境殷实。二号男嘉宾是城西的陈家独子,今年也是16岁,名叫陈安,陈安父亲早年有些功名,谋了个小官,听闻陈安也是自小醉心于诗书,踏实勤奋不骄不躁。李家父母斟酌许久,当然是定下了其父为小官、踏实勤奋的陈家独子陈安。男嘉宾已经选好,那接下来便是正式的结婚流程了。

婚姻闯关第一步——“纳采”:媒人将这个决定告诉陈家后,陈家便开始着手准备。三日之后,陈家在日出之时带来了大雁等礼物上门求亲,两家交换了“草帖”。草帖里面记载了自家的基本情况,有新人的生辰八字、籍贯等。李家与陈家看了草帖,并找阴阳先生看了两人的生辰八字,结果大吉,李家父母很是满意。接下来,两家互换细贴。细帖又称定帖,它是确定婚姻关系的正式婚书,里面详细记载了陈家的聘礼数目种类、李家的陪嫁数目种类。纳采到这里暂告一段落。

接下来便是婚姻闯关第二步——“相亲”。所谓“相亲”是宋代的婚俗,叫做“相媳妇”,是在互换细贴后,由媒人安排,让男女方见一面,看是否满意。陈安见妞妞温婉娴静,妞妞见陈安风度翩翩,两个人都对对方很满意。陈安将手上的金簪插在妞妞的头发上。千万不要认为这是陈安轻佻无礼,宋时风俗,若男方看上女方,则将金簪插在女方的头发上,若是不中意的话,则是留下一截彩缎,叫做“压惊”。两个孩子对彼此中意,两家父母也开始忙活起来。

接下来就来到婚姻闯关第三步——“纳征”。所谓“纳征”便是男方到女方家里下聘礼。陈家带着聘礼来到李家,聘礼除了钱财还有女装、金银首饰、绸缎、茶叶、酒等物品。有了聘礼和婚书,妞妞与陈安的婚约才算正式定下来。结婚的日期, 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两家将婚约定在一年后的八月十五。至此,女子便可以安心备嫁了。妞妞的嫁妆早就已经备好,除了金银财宝、家装用具,还有一些宅子田地。宋代厚嫁成风,妞妞手握嫁妆,一下子变成小富婆。这笔嫁妆只归妞妞一人所有,她的丈夫公婆无权使用,若是和离,妞妞可以带走自己的所有嫁妆,定亲时的细贴就是嫁妆具体数目的证明,这也算是她的婚前财产公证了。

一年时光,转瞬即逝。妞妞迎来婚姻闯关最后一关——“迎亲”。在所有的婚礼环节中,迎亲无疑是最热闹也是最繁琐的一环了。在迎亲的前三天,陈家给李家送去了催妆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靴芴等物。至亲迎前一天,李家派人往男家布置新房,挂幔帐、铺毡褥、陈设嫁妆器具、珠宝首饰动用之物等,这便是铺房,是宋代市民阶层独有的习俗。到了迎亲这一天,妞妞头戴特髻凤冠,身着缎红长裙。凤冠霞帔,翠眉红妆,温婉动人。告别父母,妞妞坐上了喜轿,李家门口的鞭炮声与迎亲队伍的喜乐声混在一起,好不热闹,李家门口,大街两旁,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还有小孩子围着讨要喜糖,嘴里全是些漂亮的吉利话。

迎亲队伍走到陈家门前,妞妞却没有办法下喜轿,这是因为有宋代有拦门的风俗。《梦粱录》记载,到了男方家门口,吉时将至,乐官奴仆便会念着拦门诗,向主人家里讨要红包。这拦门诗都是些吉利话,如:“仙娥缥缈下人寰,咫尺荣归洞府间。今日门阑多喜色,话箱利市不许悭。”大意是你娶的媳妇这么漂亮,马上就要进入你的家门,这喜气让我沾沾,我管你多要几个红包,你可不要吝啬。陈安也找人代念了《答拦门诗》:“从来君子不怀金,此意追寻意转深。欲望诸亲聊阔略,勿烦介绍久劳心。”一边念诗,还要一边发红包,还要将谷子、豆子、糖果、铜钱撒到门外,让围观的小朋友争抢。打发了众人,新娘的花轿抬进门,傧相念诗,执事放炮,吹鼓手奏曲,媒婆搀扶妞妞下轿。按照宋时风俗,新娘双脚不能沾地,要踩着青色的地毯,走进新房,坐在床上,等待婚礼仪式的到来。婚礼仪式开始,一对新人被众人簇拥到堂前,朝当日喜神的方向站定。拜香案,拜诸亲。合家大小俱见毕。先生念诗赋,新郎在前, 新娘在后,先生捧着五谷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先生拿起五谷,念道:“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嫦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撒帐之后,便是合髻。陈安在左、妞妞在右,两人各取一绺头发用绸缎捆在一起,表示夫妻从此白头偕老、命运与共。妞妞与陈安羞涩地望着对方,眼里都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一片热闹中,李妞妞的婚姻之路通关成功。李妞妞也在一次次的通关升级中完成了从待字闺中到嫁为人妇的华丽转身,进入人生的崭新阶段。

以上说的这是民间老百姓的婚礼流程。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宋代公主的下嫁礼。宋代时,被选为驸马的人不仅立即官拜驸马都尉,还会得到皇帝赐给的玉带、成套的衣服、配银鞍戴嚼子的大马、彩色丝绸百匹。皇帝赐给驸马这么多东西,还有一种说法,叫系亲,就是联姻的意思。由于系亲都是由皇帝出资,这样一来,古礼中纳采、问名等婚礼程序就被忽略了。宋仁宗时,礼官便向宋仁宗赵祯建议,依照古时婚礼的名义,保存其物质上的东西如雁等,使天下人知道结婚是件大事,不可草率而为。仁宗采纳了礼官的建议。当时正逢仁宗长女福康公主下嫁李玮,仁宗便命驸马家准备好婚礼上用到的雁、币、玉、马等物,迎娶公主。实际上,李玮是仁宗的亲表弟,是福康公主的表叔。后来,福康公主和李玮的婚姻以失败告终。当时,驸马娶回公主后,在家中的地位骤然提升。公主也因自己身份高贵,不行公婆之礼。宋神宗赵顼即位后,认为无视公婆之礼的做法非常荒唐。他反问道:“怎么能因为身处富贵,就歪曲长幼人伦之礼呢?”于是,公主拜见公婆开始行礼。

公主结婚当天,夫家要准备好五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前四项与唐代皇帝娶皇后礼仪相同。请期就是在黄历中择吉日为婚期,宋代时,公主婚期是皇帝御赐的,不由驸马家里做主。五礼之外,宋代公主下嫁还有三个步骤,迎亲、同食、拜见公婆。

步骤一:迎娶公主:迎亲当天,驸马的父亲告诫儿子:“迎娶妇德美好的女人,为宗庙增光添彩。”驸马行跪拜大礼两次,说:“谨遵父亲教诲。”说罢,再行跪拜大礼两次。然后出门。驸马骑马到东华门内下马,礼官导引其就位站立。司吏官在内东门外陈列公主卤簿、仪仗,等到公主要登上用羽毛装饰的翟车时,引导驸马出来,走到内东门外,躬身面向西。驸马的随从将雁授给公主宫里的内谒者。内谒者将雁奉给公主。公主坐上翟车后,驸马行跪拜大礼两次。礼毕,先行骑马回府邸。这个府邸是由皇帝赐给公主的结婚礼物。

步骤二:同食之礼:黄昏时分,主事之人已将同食礼需要的一切打理妥当。驸马来到府邸,下马等待公主到来。公主乘翟车来到,下车。驸马在司赞官的引导下作揖请公主入内。到寝室门外,驸马再作揖,引导公主登台阶,入室内盥洗。主事之人引导驸马与公主相对而坐,驸马第三次作揖拜公主。入座后,驸马、公主饮酒三杯。然后所有人都站起来,行跪拜大礼两次。司赞官撤下酒和食物,同食之礼结束,开始进入洞房。

步骤三:拜见公婆:第二天一早,公主穿戴打扮整齐,等待拜见公婆。司赞官将公公婆婆导引到大堂上,公公在东侧,婆婆在西侧,俩人都身着礼服。女官引导公主从西侧台阶上堂,来到公公面前行跪拜大礼两次。司赞官把红枣和栗子交给公主,公主将它们奉送到公公面前,公公就座。司赞官上来,撤掉红枣和栗子,往东走。公主退回到原位,再行跪拜大礼两次。女官将公主导引到婆婆面前,公主行跪拜大礼两次,司赞官将股修(捣碎后加入姜桂的干肉)交给公主,公主将其奉送到婆婆面前,婆婆就座。司赞官上来,撤掉股修,往东走。公主退回原位,再行跪拜大礼两次,拜见公婆礼毕。

皇家嫁女仪式到此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